如今,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充电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充电桩作为支持其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能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充电桩的安全性能不仅关系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日,记者走进陕西省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中小工业园内的绿能慧充生产基地,现场感受了一次完全模拟新能源电动车实际充电状态的计量检定过程。
在绿能慧充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一辆充电设施计量检测车正停放在成品区内,对已经生产完成的全新充电桩进行检测。操作人员只需在计量检测车辆上操作,便能对充电桩进行计量检测。
绿能慧充研发中心高级总监侯宁告诉记者,企业只有通过计量检测,才能确保其充电桩符合法规标准,避免因违规面临处罚,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其次,对充电桩的计量检测能够保障市场公平,“准确的计量检测能确保充电桩计费准确无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运营,避免因计费不准确而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或导致客户流失,有利于维护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市场秩序。”
侯宁表示,通过计量检测,企业还能降低运营风险。计量检测可及时发现充电桩在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在故障,提前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因计量不准确引发的客户投诉、纠纷等运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对于充电桩进行计量检测的重要性,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可靠性试验及环境能效检测研究所所长李振表示,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设施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要求,借助陕西的科技、市场等资源,聚焦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计量准确性,这是车主与充电运营商之间公平交易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计量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充电设施的计量准确性,维护新能源电动汽车贸易结算公平公正。
李振告诉记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能效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能效检测,可以准确评估充电桩的电能转换效率,及时发现并淘汰低效能的设备。高效能的充电桩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入更多的电能,从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对于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近几年共计完成全省充电桩1万余台的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工作,对接理想、未来、特斯拉、特来电等百余家运营商或者生产企业,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计量结算准确一致,更好地维护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切身利益,维护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计量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充电桩计量市场环境。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晓桥表示,“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主导产业,以"精准计量赋能产业升级"为主线,瞄准重点、难点,强化全要素覆盖、全链条攻关、全生态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确保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安全。例如,在服务氢能产业中,提前布局,牵头起草的陕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规程》,填补了陕西在氢能产业计量技术规范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高压力传感器及变送器的自动检定装置,将解决氢能产业目前存在的高压力参数的量值溯源难题;正在自主研发的高压氢气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有望在国产化进程中实现突破。这一系列技术手段为氢能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王晓桥表示,“2025年我们仍将聚焦重点产业,实施技术攻关,为精准计量、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为推动陕西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华商报大风新闻)
潍坊:今年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壮大,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一环,备受群众关切。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入手,将公共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抢时争效、全力攻坚,不断推进充电桩规划和建设。
面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潍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召开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动员部署会议,与街道、部门和建设运营企业一起,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分析存在问题,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同时,下发《潍城区加快推进2025年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负起所属行业、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密切合作、合理布点,确保全区充电桩建设顺利推进、按期完成。
在充电桩建设规划布局上,潍城区统筹规划,深入调研、科学布点,充分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流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等因素,确定以城乡接合部、街村交通枢纽、公园绿地、商超市场、集中办公场所等关键区域为重点,在去年建成281个公共充电桩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全力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公共充电站115处、充电桩1365个,为群众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潍坊市潍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金华:实现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乡镇全覆盖
日前,随着浦江县杭坪镇、花桥乡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金华市实现公共充电桩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金华市将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桩站先行、以供促需、适度超前、以点带面”,大力补齐短板,让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进得了村、回得了家”。
点位选址“不摊大饼”,有重点有梯度。金华市要求在中心镇、中心村、未来乡村、核心景区、国道省道与“四好农村路”沿线(100米半径范围)等区域布置乡村充电基础设施;鼓励在非中心镇的人流密集镇、美丽乡村精品村或历史文化村等区域布置;鼓励有条件的人口聚集村、主要公路沿线村、景区村等,在文化礼堂、乡镇广场、50个车位以上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布局建设;支持A级旅游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等级民宿、农家乐等,开展覆盖多种车型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充电桩先行,为新能源汽车下乡“开路”。2024年,金华市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加速释放,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64.5%,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8.86万辆。今年,国家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利好政策叠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成为“新刚需”。近年来,金华市不断健全县、镇、村(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构建以家庭充电为主,目的地快充、高速超充的三层充电服务网络。截至今年1月,全市建成公共充电站1528座、换电站56座、公共充电桩1.6万余根,实现公共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公共充电桩乡镇全覆盖。(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