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12:02:48

奏响新能源汽车生态建设“主旋律”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标志着产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实现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不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标志着产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涵盖政策支持、电网升级、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以及布局优化等多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出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等;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制定汽车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接口标准等;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借鉴智能家居模式,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

“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在应用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方便人民群众使用、降低使用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广泛地进入家庭,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全国人大代表、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表示,进一步完善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至关重要。

丁波认为,应该从“政策与支持”“电网设施升级”“商业和运营模式”三个方面来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在政策与支持方面,建议允许利用闲置空地改建充电场站;简化审批手续,以备案制替代审批制,缩短(充电设施)建设周期;城市建设规划加入充电场站规划布局标准,扩大布局密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家庭安装充电桩给予安装补助;从整车产品和充电设施两个方面统一标准,实现充电设施的通用性。

在电网设施升级方面,丁波认为电网容量和网络建设应支持充电设施的布局规划;新建建筑应配备相配套的电力设施和容量;支持老旧城区的电网设施改造。

在商业和运营模式方面,丁波表示,政府、企业和用户应共同努力。政府提供土地以及电力资源,企业投资设施和运营;搭建覆盖范围广的充电APP平台;提供针对个人用户的充电、快充服务,和针对网约出租车、物流车的换电服务;支持充电加小商品零售的综合商业模式,提升充电场站的可赢利性;对于充电次数、金额达到一定等级的用户,夜间充电可给予电价折扣奖励等。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今年全国两会也带来三点建议:

一是保障住宅区充电桩建设。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牵头,加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存量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标准规范,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尽快落地实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充电桩,推动固定车位的充电桩应装尽装,切实解决居住区充电难题。

二是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车位管理法规。由城管、公安部门牵头,制定详细的公共电动汽车充电车位管理规范,明确禁止燃油车长时间占用电动汽车充电专用停车位。在充电桩停车位醒目位置施划“新能源汽车充电专用”标线,便于识别和管理。对于违反规定占用充电桩专用车位的非新能源车辆,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可参考部分城市已实施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是强化高速公路充电基础保障能力。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将充电设施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划和强制配置标准,从规划层面保障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公路、电网、充电运营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吸引社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将充电服务纳入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保障方案,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资源调配,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安心出行。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则提出关于加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力度的建议。他提到换电模式既符合双碳战略也能有效解决补电难问题。针对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电池标准缺乏统一等问题,建议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多措并举加速推广。

国内外众多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和人力,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开发。除了传统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之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等新型车型不断涌现。这些车型的出现,不仅延续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还极大地提高了其使用效率。例如,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纯电模式下可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而在长途旅行时又可以切换到燃油模式,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同时,燃料电池车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也成为了未来电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绿色出行成为未来交通的主流,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资料来源及致谢
经济观察报

图片